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书愤》说课稿

时间:2024-06-08 23:55:36
《书愤》说课稿

《书愤》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愤》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第四课,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根据上面的考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

知识与能力:(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过程与方法: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教学重难点: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蹉跎岁月、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

二、说教法

1、诵读法:作为高二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书愤》,应该说难度不大,而且诗歌篇幅短小,那么教学中怎么来教这一课?我采取了以诵读为突破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四读”的板块式教学方法。

2、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课文。(2)学生提出疑惑,教师点拨。

三、说学法:(1)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2)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解答,多方面理解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学生齐背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明确陆

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二)初读:体会情味,入文入境阶段

方式:听朗读录音,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学生个别诵读,学生齐读。

解题:书:写;愤: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

(三)析读:请学生概括诗中都书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概括首联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抓住“早岁”一词,“早岁”指早年,说明这两句是诗人在回忆往事,“气”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概括出首联写的是作者早年恢复中原的壮志。另外,抓住起句中“世事艰”在这里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并在此时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世事艰”是诗题中“愤”字的根源,“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2、颔联,重点向学生介绍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3、分析颈联时,先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经历。他从小深受家庭的爱国主义教育,童年又饱经战乱的艰辛,所以陆游从29岁入仕就积极主张抗金,但屡次受挫,不被朝廷重用,多次被罢黜还乡,收复中原的希望一再破灭。直到写作这首诗时,陆游又被罢官,并在家闲居6年,这次又被重新起用为严州知州的小官,这时他已经61岁。

然后让学生谈“空”字的含义,就能更好的体会诗人年老体衰、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情感了。

4、尾联,陆游提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让学生分析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这时介绍南宋王朝在面对金人入侵时一贯主张退让、求和,致使南宋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的境地。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六次出兵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为陆游所钦慕。所以尾联陆游自比诸葛亮,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就在1206年,韩侂胄起兵抗金时, 82岁的陆游仍跃跃欲试。

(四)联读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作品回答。

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用投影打出)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三位诗(词)人,同处南宋时代,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 “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 “镜中衰鬓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 “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就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书愤》这首诗来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五)背读:背诵默写检查:叫三位同学上黑板默写全诗,其他同学在下面默写。让学生能够当堂背下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课外写作:我心目中的陆游(不少于600字)

六、板书设计

书 愤

陆游

《书愤》说课稿首联:写早年的雄心壮志 愤: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颔联:回忆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书愤》说课稿颈联:写年事已高,壮志难酬 愤:岁月蹉跎、壮志难酬

尾联:自比诸葛亮,表明恢复志向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书愤》说课稿2

我从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设计及设计的原因依据

一、首先来说教材和学生特点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四课, 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意象明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这样的名家名 ……此处隐藏8190个字……人论世的基本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题能力。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 在合作学习中 体验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意逆志,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

难点: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中蕴涵的作者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1、诵读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课文。

(2)学生提出疑惑,教师点拨。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

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二)说学法:(1)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然后将古诗改写为现代诗,在改写中了解诗歌的内容。做到当堂背诵默写。(2)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解答,多方面理解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设计。(由简介诸葛亮导入)诸葛亮天纵奇才,工于智谋,同时又忠心耿耿,谦恭廉洁,历代倍受人们的尊敬和歌颂。三国以后,人们创作了大量歌咏他的诗歌,或歌颂他的高风亮节,或艳羡他的得遇明主,当然,也有作品慨叹他壮志难酬。在众多的诗人中间,杜甫和陆游关于诸葛亮的诗最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位异代大诗人咏颂诸葛亮的诗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二)知人论世:介绍杜甫、陆游的生平经历及各自的历史背景(用投影打出)

(三)诵读,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先读《蜀相》,后读《书愤》。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杜甫的《蜀相》感情基调的是感伤、追怀、叹惋的心情。

陆游的《书愤》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2、教师指导朗读

方式:(1)吟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听朗读录音,个别吟读,学生老师评点,齐吟。

的指导。通过教师

范读、学生试读、听朗读录音、教师点评,强化吟读的要求,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学生掌握吟读的要领。

(2)译读 :理解内容,披文入情阶段

性,可以玩味; 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老师评价,突破难点。

例如: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3、背读 :积累语言阶段 当堂背诵两首诗

(四)比较阅读鉴赏:思考探究阶段

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不得重用

——(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诸葛亮: 杜甫——忠心、功绩 (慨叹)

陆游——矢志不渝(羡慕)

——(同样以诸葛亮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个人情感: 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 陆游——渴望北伐复国 (建功立业)

——(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补注: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队伍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总结:

表达技巧: 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

——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板书: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主要意象:诸葛亮: 杜——忠心、功绩 (慨叹)

陆——矢志不渝 (羡慕)

个人情感: 杜——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 陆——渴望北伐复国 (建功立业)

表达技巧: 杜——情景交融

陆——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沉郁

陆——悲壮

相同点: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不同点:1。情感:《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 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陆游的《书愤》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 功业未成的愤懑

2。写作手法:《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书愤》用典、白描、对比

3。作品风格:杜甫 沉郁顿挫 陆游 慷慨悲壮

体裁:

相同:都是抒情律诗

不同: 蜀相偏重是 咏史诗 书愤偏重在 抒情诗

内容:

蜀相:叙事——三顾和两朝,概括的写史,丞相祠堂何处寻写诗人寻找祠堂,引出下文的怀古

写景——映阶碧草自春色的春景,景象凄凉

抒情——抒发诗人功业未就的感慨

书愤:叙事——诗人早年的两次胜仗,豪迈、悲壮

抒情——诗人以 檀道济 自比,赞扬诸葛亮,同时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以及 报国无门 的感情

主要意象:

相同——都 引用诸葛亮的事例,借古伤今

感情:

不同—— 蜀相着重是 惋惜之情,因为杜甫人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功业未就 书愤着重是 赞扬诸葛亮的才华、羡慕诸葛亮遇到明主,因为陆游的人生大起大落,主张抗金,但报国无门

时代背景:

相同—— 杜甫的时代背景是 安史之乱,国家内部的动乱,属于臣子犯上作乱 陆游的时代背景是 靖康之耻,金人入侵,是民族矛盾

不同—— 从诗中的透出的危机感上 比较,陆诗比杜诗更浓厚

写作技巧:

不同—— 杜甫的蜀相 前两联写景 属于 借景抒情 和 以乐景衬哀情 后两联 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陆游的书愤 采用 用典 的手法,用了檀道济和诸葛亮,用典的好处是高度概括的抒发所要表达的情感, 还用了 对比 的手法,用“早岁”的胜仗 对比 现在的“衰鬓先斑”

总之 就是感情色彩不同啦~

杜诗就是 惋惜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再抒发自己 功业未就 (有才没人用吖~)的 遗憾(毕竟他写这首诗的时候都58岁左右了)

陆诗就是 赞扬、羡慕诸葛亮被明主重用、能够实现诸他自己的人生抱负。再抒发自己 报国无门 的愤懑(结合陆游的身世——积极抗金不被任用)。

《《书愤》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