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唱山歌》说课稿知识

时间:2024-10-07 04:55:10
《唱山歌》说课稿范文知识

《唱山歌》说课稿范文知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唱山歌》说课稿范文知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唱山歌》说课稿范文知识1

一、说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斗争的种种情节。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这首《唱山歌》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为六声徵调式,2/4与3/4的变换拍子,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用歌声表达歌曲情绪,并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尽可能地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听唱与视唱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体现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六、说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形并茂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通过了解故事,导入歌曲学习,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一些关于刘三姐的知识,不知道大家这个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好,谁来说说你的搜集情况?”

学生说自己在课下的搜集情况,然后播放电影《刘三姐》的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观看刘三姐带领姐妹与其他男青年对歌的情景,了解了刘三姐的聪明和智慧,并且了解对歌的演唱形式。然后,我讲有关刘三姐与财主进行斗争的故事,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学生知道这首歌是一首壮族民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歌曲的学习。

(二)审美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之中。

1、首先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进行歌曲最初的审美感受。听后,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感觉呀?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作积极的肯定,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告诉他们,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音乐专门为电影《刘三姐》创作的,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2、随刘三姐的歌声轻声的哼唱,这样设计,进一步感受歌曲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以及熟悉歌曲的旋律。

3、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难点的排除,又考察了学生听的过程中注意程度。

学生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歌曲中的变换拍子。

(三)审美技能训练

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解决歌曲中“哎”字及一字多音处的'准确演唱。

首先解决歌中两个”哎”字这个难点,先进行节奏练习,再随琴视唱曲谱,最后填词唱一唱。

再解决歌中易混淆的两处“弯又多”的演唱,此处用听辨的方法区分旋律和节奏的不同。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其它一字多音处,如:边、春、怕、弯、又等的唱法。

以上节奏及视唱训练,反复指导,反复练习,对唱的好的同学及时鼓励,审美技能得到提高。所有这些训练,都是为下一步歌曲的学习作铺垫,解决了歌曲学习的难点,为新课的学习扫除了障碍。

(四)审美表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熟悉旋律,合作学唱歌曲。

1、因为有前边的铺垫,学生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2、歌曲处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意境,是那么优美亲切自然朴实,体会山歌随口编唱的特点。告诉学生,老百姓爱唱山歌,走到哪就唱到哪,随时都能唱。比如前两句:“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那么,在我们唱这句时就应该唱出老百姓那种爱唱歌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试。弹前两句,引导学生带感情的演唱,带学生进入到歌曲中的意境。再看后两句:“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罗弯又多”,山歌来自老百姓心底,多得象春江水,“滩险”比喻的是当时的恶霸势力,老百姓是坚决不怕,同刘三姐一起战胜困难,勇敢地唱他们喜欢的山歌。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演唱是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传说中的歌仙来演唱一遍。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设计演唱形式

我采取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力唱、创设情境领唱与齐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不但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而且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实效。

(五)审美延伸

在对歌曲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之后,进行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播放壮族歌圩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壮族丰富多彩的歌舞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唱山歌》说课稿范文知识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唱山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认识到他们是祖国民族大花园中的“一朵花”。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性。

2、感知壮族民歌的特点。

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机智斗争的种种情节。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两处演唱的准确性:一是起句中的“哎”字从第二拍自然起唱,并注意要将高音的起伏和附点造成的韵味表现出来。二是《唱山歌》是一首流传多年、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在教唱中,教师可有目的的向学生简要介绍壮族的情况和歌曲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建立印象。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频,让学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为何称为“星座”与“花”,顺势引导:“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几种美丽的花。”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

2、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唱山歌》音频,切入故事片《刘三姐》中该段歌曲的音与画,让学生悉心聆听,然后谈印象。

3、简介故事,展开背景。

教师介绍“刘三姐”故事梗概。

二、《唱山歌》歌曲学习

1、教师再度播放歌曲,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情感。

2、第三次播放,让学生低声跟唱。

3、第四次播放,跟唱。

4、脱离跟唱形式,揣摩歌曲一字多音,委婉细腻、“好听难学”、不易把握的特点,让学生做到:

(1)力求自然,不可僵硬模拟。

(2)不要大声用力,先轻声体会,逐步掌握其委婉的特征。

(3)分辨不同细节,唱准旋律。

其一:衬词处要把气拖住,不断、不弱。

其二:结尾处“弯又多”两处的变化,要分别开来。

(4)在唱熟、唱准之后,让学生注入自然、优美、深情,唱出歌曲的美感。

三、认识壮族

提问1:

从歌曲中感受到壮族人民有什么特点?

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歌多:“山歌好比春江水”。

乐观、坚强:“不怕险滩弯又多”。

勇敢:一边面对险滩,急弯,仍不忘边唱边行,边唱边和。

提问2:

从歌曲中,你们感受到壮族人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群山环绕,河流弯曲的山水之间(从歌词中得到)。

教师展示广西地图指出壮族人口分布区域,介绍壮族。同时展示漓江风光、阳朔风光、壮族服饰、民居、壮族歌舞等相关图片,引发民族自豪之情。

学生随音乐《唱山歌》伴奏完整地唱一遍,力求达到声情并茂。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走进了祖国民族大花园,了解到了壮族歌曲的风格特征。以后,我们还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到更多的民族,更多的花。

《《唱山歌》说课稿范文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