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8 23:27:00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思索如何才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上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此文语言优美,所以我打算利用此文教给学生赏析句子的方法及答题的格式。于是教学时,在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之后,先把赏析句子的方法教给学生,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从修辞的角度,重点讲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然后让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美,写一段赏析句子的话。“通感”这种修辞学生没有接触过,我先举了例子,再让学生到文章中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二、赏析富有哲理的话,抓住关键的词语。这样学生也很快地找到一些值得感悟的话。从中也就将本文的主旨也品味出了。第二个方面:此文写作思路值得借鉴,由物到人再到意。也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小练笔。

整个过程,我想学生是有收获的。但我又在想,这样会不会太急功近利。那到底什么才是最佳的用教材教呢?原以为随着教学的时间越来越长,教学的工作会越来越轻松,可是出现的困惑却越来越多。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3

我要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区别,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课上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为了激活它,使之浮出水面,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我因势说出“ 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一番话,则是现身说法的教化。对于现在“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孩子的眼球。而对“ 生死谜,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读,包括《寻找我的名字》的写作练习,正好有利于展示汉字的内涵和魅力。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汉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请原谅,我非常反感用“词”替代“汉字”。我怀疑是“词”离间了我们的心灵和汉字的距离,否则,何以有那么多的人在获得了汉字的支撑,站直了以至跑出去之后,就过河拆桥,用全球化的“词”来教训汉字呢?这也许是题外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4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1、在朗读、听读、默读课文基础上,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对文章重要语句的品析,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紫藤萝花的形象;3、在圈点勾画中,体会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思想感情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就三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很可惜的是,第三个教学目标却未实现。

回顾自己的课堂,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普通话不好,教学语言不规范,使用了大量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是吧?”等词语。这样就使自己的课堂显得啰嗦重复,唠唠叨叨,让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这样是我之所以未能把课上完了一个原因所在。

2、虽然我极力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但是我发现在教案的设计上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以至于课堂上完之后,我自己都感觉到似乎在该给学生尽情发挥的地方却未让学生好好发挥,比如:教学实际的第三个问题------品读赏析。学生们就很有表达欲望,也很想朗读,但自己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却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浅尝辄止。

3、时间处理不当,是目标未能实现的重大原因。本想把教学环节的第四个“感知形象”和“体悟情境”结合一块,由花及人,由人及花一块来讲。但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把握好,以至于花的形象没有讲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人生的感悟也没有初步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完全体悟出来。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我自己总结如下:原因有:一、自己紧张;二:,没有根据预设的时间走,上课随意性大,没有科学的规划。比如在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上,就花了不必要的时间。问题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不放心学生的自我预习情况。得到标准答案的时候,我害怕学生只是生硬的照搬课参上的话,未能理解。却没有想到听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只是要求学生初步能了解课文的内容而已。

4、教学语言不美,缺少语文味。整个课堂,优美地、煽情的语句太少,不能给学生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处隐藏9983个字……的感情。

二、细读,探析文章的思想美

紫藤萝花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鼓励了作者生活的勇气,安慰了作者痛苦的心灵。虽然这一切都是作者以自己的细腻与爱心在体查物情,品味景物,但这也正像是花儿在对作者说话。所以,在探析文章的思想内涵时,索性变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象花儿诉说的心情故事,挖掘出文章深层的蕴涵来。(起初学生不太打得开思路,我作了适当的引导:如说说阳光,说说心情,说说生与死,说说得与失,说说幸运与不幸,说说理想与现实,说说昨天、今天和明天,说说小生命与大生命等等。)

师:《宗璞散文选集》序言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作者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的启示和鼓舞其实也正如花儿在对作者说话。现在,我们也来叫醒心灵的耳朵,去倾听这富含启迪的“花开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听见花儿告诉我,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早已流去,无法更改,何不用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把握今天呢?

生2:我认为花与人遭遇到的不幸或许也是一种幸运:经历过桎梏的紫藤萝花更懂得珍惜绽放的机会。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所以不幸与幸运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要乐观地看待一切不幸,用快乐去改变它,这就是我所听到的“花开的声音”。

生3:我听到花儿说,花开正是为了花落,花落也是为了花开,生是无尽的。花开一季,虽短暂,已在幸福中铸就了生命的永恒。

三、品读,诗化文章的启迪美

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作者是以诗意的笔调来写这篇散文的,所以我设计了本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成一首短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根据扬州最近的热点话题,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激发起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师:这些日子以来,韩冰,一个生如夏花的女子,一个患胃癌已至晚期的女子。毅然决定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她在即将走完她年轻生命的时候,走进了每一位扬州人的视野,走向了每一位扬州人的心灵深处。她就像宗璞笔下的那一树紫藤萝花一样,美丽,坚强,开朗。近期学校团支部准备去探望她,祝福卡的封面已经绘制好了──一树灿烂而不见尽头的紫藤萝“瀑布”,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成一首短诗,作为内页的祝福感言送给她。让韩冰也来听一听那紫藤萝“花开的声音”。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4

1、需要深入思考抒情散文的内容选择问题。自己课整体感觉内容还比较稀薄,“课堂干货”不够。比较“飘”。

可以进一步思考:《紫藤萝瀑布》这种抒情散文,文本特质之特质是文章本身思想内蕴并不复杂深刻,不需要在主题理解上花费太多精力。它的特点是文质兼美,语言表达非常精巧,集中体现了宗璞抒情散文的特点。它是典型的“这一篇”。所以,讲这种文章,切忌把重点放在生硬地解读主题上,而是应该着力研究宗璞是如何成就了“这一篇”。她在字词句段篇章上是如何下功夫的。

教语文,从“教主题”转变到“教语用”,是很大的一个转型。非常必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自己也许会在解读文本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获得新的抓手,新的视角。

2、思考抒情散文的教法问题。美文要美教,表达精美的文字需要精美地教。自己现在教得还比较粗蛮。

一是这样的文本,基本上可以定位为诵读型文本,朗读,应该是贯穿全课的,最核心的一种教法。用朗读来划分课堂板块,以朗读来推动课堂步伐,用朗读来营造课堂气氛,以朗读来促成主题理解……自己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碎问碎析还是太多。对于精美的抒情散文,分析繁琐了,美感就没有了。这篇课文,多读多背,现场背诵,最实在,学生收获最大。不要迷恋分析。很多好文字,分析过了,美感就消失了。

另外,在提问技巧上,自己也可以稍微进一步。所谓美问,就是问得曲,问得巧,问得隐,无问胜有问。《紫藤萝瀑布》这样的美文,少问,多美读,效果是一定比碎析好的。自己在“问”上,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以后的自己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我相信思考多了,历练多了,智慧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增长。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把思考作为“劳动”来经历,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写于1982年,创作背景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但是只有联系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凭老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深刻理解作者宗璞当时的心境的,我们借助工具书共同协作,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所得。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是真实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次探寻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们就是这样搀扶着,一路走过来。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思想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会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再观看教材上相关的彩色图片,这种“看图说话”是他们熟悉的活动,很容易进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无意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行文顺序和观察顺序,反馈到“说话”时自觉地讲究“叙述的顺序”,这种影响无形中也会带到写作中去。

语文教学中,不能总是拿体验说事,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体验,文章中一些深奥的句子比如,“生死谜,手足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一时是无法完全理解的,也不必强求,老师一厢情愿的解释,效果反而不好,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借助有限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这些蕴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