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与倍数,预习反馈
1、反馈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反馈:
1×12=122×6=123×4=1212×1=126×2=124×3=1212÷1=1212÷2=612÷3=412÷12=112÷6=212÷4=3
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
(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
(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讨论:0×3 0×10 0÷3 0÷10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2) 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二、巩固新知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谁是谁得倍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数关系。
4、完成P15第2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讲评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三、思维训练
1、判断
(1)12的因数有:1、2、3、4、6、12。
(2)整数32的因数共有4个。
(3)自然数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因数是1。
(4)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这个数。
2.游戏。记住自己的学号,听老师说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1)( )是4的倍数 (2)( )是60的因数
(3)( )是5的倍数 (4)( )是36的因数
四、课后小结:
五、 布置作业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文档为doc格式